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四十章、明军的参谋制度【求收藏,求追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明军的参谋制度【求收藏,求追读】(1 / 4)

第四十章、明军的参谋制度

在预定的战场安营扎寨之后。

明军这边就不断派遣侦察兵去探查对手的情况。

在足足等待了快七天的时间。

对面的八万大军的先头部队才陆陆续续抵达了坤甸城外十公里处安营扎寨。

不过明军这边也没有立刻出动。

而是按兵不动。

这一等又是三天时间。

足足花了十天时间,大清-婆罗洲诸国联军,才全部收拢了部队,八万大军扎下了一个巨大的营寨。

随后林国良、刘光亮,还有一个荷兰陆军少校,名叫格洛普的,三人骑着马带着几名护卫就前来亲自观察明军的营寨了。

和明军侦察兵早就把对面的情况几乎是实时传回指挥所不同,联军这边是根本没有可堪使用的侦察兵。

在这之前双方就已经有小股部队交火了。

但是明军侦察兵都是猎兵炮连的精锐射手。

猎兵炮连是拿破仑建议下成立的一个装备了大口径火枪和小口径迫击炮的部队。

和后世想象的排队枪毙不同的是。

在这個时代的欧洲战场是有称之为“猎兵”的兵种的。

这种士兵普遍装备膛线枪或者是更大口径的燧发枪。

以散兵的形式存在,在双方的线列步兵交战之前,尽可能的用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火枪去猎杀敌人的军官和高价值目标——比如说炮手。

而现在在拥有了迫击炮之后。

拿破仑建议将小口径迫击炮和装备了膛线枪的猎兵混编。

小口径迫击炮的重量不大,两名士兵就可以扛着火炮到处跑,再加上几名背着炮弹的辅助兵,五个人的一个迫击炮兵班组就能在战场上靠着双脚到处机动。

而迫击炮的射程虽然不如明军装备的一种拉了膛线的膛线枪。

但是却要比一般的燧发枪射程要远多了。

因此在明军的战术中,原来的猎兵战术就变成了猎炮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