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匡扶汉室> 第十二章 忍死须臾待杜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忍死须臾待杜根(1 / 8)

ps:辛毗现在还不是丞相长史,已改。

……

这一番话攻击性很强,将徐庶整个人生全盘否定,徐庶抬头望去,发现自己认得此人。

正是徐庶的老乡,名列“颍川四士”之一的杜袭,杜子绪。

徐庶与杜袭同为颍川郡定陵县人,但二人年轻时并无往来,因为他们的家境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徐庶家是单家寒门,又年幼丧父,母亲得去市肆卖笋才能养活他。而杜袭家则是定陵望族,其祖父正是安帝、顺帝一朝的名臣杜根,三代人都做到二千石太守。年少的徐庶还在街上斗剑打架时,杜袭早就凭借家世家学,跻身颍川士人圈子,成了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不过随着董卓入洛,颍川多遭西凉军掳掠,不论世家子还是寒门子,都只能狼狈地携家奔逃,杜袭与徐庶选择南下避乱荆州,这才打过几次照面。

但他们之后的人生道路,再度南辕北辙,杜袭虽然得到了刘表礼遇,却不愿为这守户之主效命,避而不仕。等到建安初年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杜袭认为孟德公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于是便毅然北返,在同郡老前辈荀彧举荐下,做了许都朝廷的官。徐庶则因出身不被刘表善待,只能选择游学于汉滨,之后又投入刘备麾下。

虽然一度为敌,可也是各为其主,按理说杜袭不该如此直斥,揭徐庶的短。

帐幔中众臣僚也面露诧异,因为杜袭在曹操处一向以温粹识统著称,劝谏时也尽量柔和不直犯主公忌讳。今日骤见徐庶,却忽然变得刚而直言,与他平素为人大不相同啊。

有明白原因的掾属低声告知身边人:“二人虽无私怨,却有公仇啊!”

原来,建安七年徐庶为刘备、刘表谋划奇袭许昌,北上进兵时,刘表军偏师袭击了西鄂县,而那时担任西鄂县长的人,正是杜袭。

杜袭治西鄂数年,恩结于民,颇得众心。面对步骑万人的攻势,小小县城是守不住的,但他没有畏惧,反而召集了亲信吏卒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