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原因(2 / 3)

随后又注入开水,才将第二遍泡出来的橙红的茶汤分入品茗杯里。

她将其中一杯送至老太太跟前,轻轻点了点头:“记得。是个温和的人,见了我们总是笑眯眯的,好像从未见他动过怒。”

老太太点点头,长长叹道:“是。你小时候瘦瘦小小的,不爱往人堆里凑,你那个姨娘又不将你当回事,他见了,对你就总要多疼爱些的,还劝过你父亲,跟他说家中子女多,最好一碗水端平,否则容易生出事端。可你父亲总觉得他啰嗦,不爱听。”

徐由俭和徐应俭并非同一个姨娘所出。

徐应俭是徐老太太的婆婆,也就是老国公母亲屋里的人,自幼伺候在老国公跟前,是有些情分的,只可惜福薄生下徐应俭就撒手走了。

那时候徐老太太在调理身体,不便照顾小孩儿,老国公的母亲瞧他可怜,便放在自己屋里养了。

至于徐由俭,他姨娘生了他时就想让徐老太太养的,老太太想着他姨娘分明还在世,她把人抱过来,一日两日还好,日子久了还不得生出怨来?便拒了。

等后来徐由俭懂事了,他姨娘病逝了,徐老太太才在老国公的央求下,把人接到了自己屋里来。

哪里想同样是徐家的水土,却养出了截然不同三个的人。

“你大伯父是个心思敏感之人,从不在人前动怒生气,也不让人瞧他不好的一面。”老太太端过杯子,闻了闻茶香,轻轻道,“连你祖父都说他心思深,并非好事。可不就是如此……”

太平一年冬,老国公病逝,新帝亲自吊唁,对徐家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可就在他离开后没多久,徐应俭就自尽了。

也是投的井。

徐老太太苦笑一声:“我原以为你晚姐姐那时年纪小,什么也不懂,哪里想她其实什么都知道,所以才要死在那里。”

徐宁认真听着,不知为何忽然想起裴衍来。

昨日晚上,他为何忽然提起“那条手帕”来?真的只是随口一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