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皇明圣孙> 第053章 主仆矛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3章 主仆矛盾(2 / 3)

“大明正是因为经济上需要依赖农业,继而仰赖这些地主士绅,所以才永远无法抑制相权所代表的文官集团?”

朱元璋喃喃自语,背着手来回踱步着。

这个道理,他并不是不懂,但问题是,在朱元璋给大明规划的蓝图里,大明就是要建成一个大农村社会,朱元璋的愿景就是所谓的“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

也就是说,越是小农经济,越是自给自足,就越符合朱元璋的设想,为此,他甚至下令把影响农业用水、利于发展手工业的水力大纺车都给拆毁了。

朱元璋蠢吗?他当然不蠢,之所以这样做,之所以要致力于建立大农村社会是有原因的。

其一是出身农民的“朱重八”深知对于所有经历过元末战乱的人来说,平平安安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福分,其他都排在后面,再加上战争摧毁了社会经济秩序,他只有重视农业,以农业为第一优先级,才能让大明帝国这個农业国在短短十几年内重新恢复秩序,并且走向繁荣,因为农业能产出粮食,粮食会带来稳定,而手工业产出再多的布匹也不能用来当饭吃。

其二是对于以皇帝身份统御天下的“朱元璋”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低风险且稳定的统治秩序,低风险就意味着需要少尝试新事物,因为大明立国的家底子不算厚,折腾不起,所以,朱元璋选择了能够借鉴历史经验的宋朝,也就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路。

在这个思路下,君王不需要直接面对农民,其实形成了君王-士大夫-农民这种上尖下厚的稳定金字塔结构,而士大夫-农民这个逐渐收腰的环节,是跟登山一样,可以进行阶层跨越和流动的,也就是通过科举制,农家子也可以晋升到士大夫阶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这个道理了,而在大明,这些人不叫士大夫,通常被叫做士绅。

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农民和士绅之间的内卷,皇帝可以稳坐皇位,高高在上地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