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文豪1978> 第22章 短、平、快的项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短、平、快的项目(2 / 4)

在升降机旁挂着的本子上画上一笔。

上面密密麻麻的画满了“正”字,是六层书库每天向外借出的图书。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朝阳数了一下,今天已经借出去了三十二本书。

以每次取书五到六本为例,他大概取书六次,每次找书大概要花费六七分钟,也就是半个小时多点,剩下的时间全在摸鱼。

无人打扰的时候,他就随便在书架上找一本书来看,打发时间。

中午打菜时,林朝阳摸着兜里的毛票犹豫了一下,没有选择两毛钱一份的溜肉段,转而选择了一毛五的宫保鸡丁。

他嘴里嚼着鸡肉,心中有些焦虑。

这都几天了,《燕京文艺》编辑部一点动静都没有,他兜里的毛票可越来越不禁花了!

这效率也太低了!

林朝阳对《牧马人》的质量还算是有信心,大家看了都说好,没理由发不了,肯定是编辑部效率太低。

不过抱怨归抱怨,林朝阳也了解,这年头作者要在刊物上发表一篇作品,三个月不算短,半年不算长。

他本以为找个熟人能提高点效率,看来自己还是高估了七十年代人的工作效率。

小金库资金告急,他觉得自己必须开辟第二战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而且这回他换了个思路,换个远点的杂志投稿试试。

因为嗡嗡嗡的缘故,国内文学期刊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陷入了停滞状态,很多知名刊物自六十年代停刊,至今都没有复刊。

刨除一些地区文联或文协举办的刊物,这个时候林朝阳投稿的选择其实并不算多。

看来看去,他相中了沪上的《沪上文艺》。

《沪上文艺》创刊于1953年,首任主编是德高望重的巴金先生,最早叫《文艺月报》。六十年代停刊后,于77年复刊。

有意思的是,《沪上文艺》在1964年曾一度改名《收获》。

早在1957年,巴金、靳以创办《收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