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三国:我不是刘封> 第171章 北伐,刘封和诸葛亮的争锋(6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北伐,刘封和诸葛亮的争锋(6K)(2 / 11)

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时间拖得越久,对大汉的北伐越不利。

简单来讲: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老一辈的,大抵都是北方人流离到了南方,熟悉北方的人文地理,对北归有执念;而年轻一辈的,大抵都是南方人,不仅不熟悉北方的人文地理,对北伐的执念也没老一辈的强。

在南方待得好好的,为啥非得去北方苦寒之地呢?

在巴蜀、荆楚称孤道寡,安居乐业,不好吗?

衣冠南渡的东晋如此。

偏安江南的南宋如此。

久而久之。

当老一辈的全部逝去,就没几个愿意支持北伐了。

到那时。

刘备建立的大汉,摆脱了蜀汉的蔑称,又会多个南汉的蔑称。

刘封不想让刘备成立的大汉,最终变成偏安一隅的南汉,就得积极促成北伐。

【太子当有军威,丞相当明军务。】

这并非刘封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容亮细思。”

诸葛亮没有给刘封肯定的回答。

似这等抉择,也非一时半刻就能拍脑袋决定的。

“夜已深,丞相可先休息。”

刘封起身作辞。

有的事,不需要说得太多。

似诸葛亮这样大智慧的人,也不会轻易受他人的观念左右。

街道。

刘封策马徐行,低头静思。

哒哒哒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下显得极为的清脆。

到了岔路口。

刘封又勒住了战马。

往左,是燕王府。

往右,是太子府。

犹豫了片刻,刘封向右而走。

亲卫田七小声提醒:“殿下,眼下已近子时,这个时候去寻太子,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