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偷香> 第875节 积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5节 积怨(2 / 5)

师晁错为了巩固刘启的政权,竭力推行削藩的主张,也是要剥夺诸王的封地、削弱藩王的势力。

其实这个政策被景帝儿子汉武帝最终发扬广大了,大清的康熙帝也一样用过,华夏数千年的权利斗争,这种手段看似推陈出新,本质却没什么两样。

康熙帝成功的激怒了吴三桂,有了好一场鏖战,刘启为后人师表,这么做之前自然也是难免要有交手的打算。刘濞有点头脑,知道师出有名的重要性,这才举起铲除帝王身边小人的旗号。

刘启足够手辣,当下斩了恩师晁错,甚至尽诛晁错的全家,然后宣告天下——皇帝身边没小人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再造反可没理由了吧?

其实双方这种交锋和山姆大叔所谓的“民主”选举般,看似公正公平公开的人间正道,却都不过是煽风点火的暗战,实则是有权有钱能够黑下心的人才能玩得起的游戏,目的无非争夺舆论支持罢了。

刘濞自然不干,心道我穿了裤子要造反,你给我看这个?他知道若是回转封地,不要再说掌权,恐怕脑袋都要不保。箭在弦,怎能不发?于是刘濞执意开战。

不过刘濞和刘启交恶,其实还有个极为重要的前因——当年景帝刘启身为太子的时候,不是个好惹的主儿,吴王刘濞的儿子找刘启下棋,两个官二代为了一场棋的输赢竟争吵起来,刘濞的儿子态度有些无礼,多半是问候了刘启的女性亲属,刘启倒是很客气,用棋具直接将刘濞的儿子给打死了。

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刑法,那时候还是个仙界传说,执行起来难度很大。刘启没有以命抵命,反倒当了皇帝。刘濞为七国造反的主谋,杀子之恨也是他执意造反的缘由之一。

刘启知道被刘濞取得政权的后果,在舆论战搞完后,终于决定一战。那时候七国正在狠攻梁国,和梁王刘武僵持不下。刘濞等人这般做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因为梁都正扼守要冲,挡在关路前,若不拔下梁都,刘濞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