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唯我独裁> 第73章 工业与海上力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工业与海上力量(1 / 4)

李鸿章离开后,丁汝昌继续主持会议,同王辰浩、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水师要员们商议购舰的一些细节,主要是对当前各国主力舰只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姓价比最高的一款战舰作为新购军舰的设计蓝本。

王辰浩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丁汝昌等人以王辰浩的看法和建议为主进行规划。在规划前,王辰浩先同丁汝昌等人合计了新式战列舰的级别名称问题,最终确定为登云级战列舰。

海上力量威慑,必然引起海军军备竞赛,反过来亦然,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为了给登云级战列舰定位正确,把钱花到刀刃上,省去军备竞赛之苦。王辰浩跟丁汝昌等海军将领们需要掌握在1895年开工建造至1897年前后服役的各国所有军舰型号、级别、准备部署位置、针对哪国,以及该舰的具体战斗力参数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找出各[***]舰的差别和弱点来弥补登云级的缺陷。

作为清帝国的第一级全钢制战列舰,登云级战列舰的作战目标除了针对曰本富士级之外,还得应对亚太地区的俄国、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海军力量,得威慑住他们才能尽量避免战争。

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随着欧美列强工业的进步,衡量国力水平的强弱也由生铁的产量转为钢铁的产量。新的工业标准必将带来新的竞争,突出表现在海军竞赛上。

美国在1894年以年产800万吨钢,2300万吨生铁位居世界第一。美国取得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后,这经济强大了,军事却无法凸显国力。

早在1889年3月共和党的本杰明-F-特雷西向国会的提交的报告,忠实地反映了马汉的思想观点。他指出,美国海军需要一支战斗的力量,必须有强大的战列舰,以此来打退敌人的到来。报告提出建设两支战列舰队,12艘用于太平洋,8艘用于大西洋。

1890年,国会终于放弃了大陆政策和孤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