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抗日铁血执法队> 第二百二十四章 乍遇八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四章 乍遇八路(1 / 4)

再说杨胜武和苗长青带着两狼山的队伍在雁门山脚下的广武村耽搁了几天后,决定穿越雁门关,继续寻找执法队。

这天,大家早早起来,在灰窑沟吃过早饭后,杨胜武就问警卫二斜眼:“小郭,你知道过雁门关有几条路?”

“两条。一条是大道,路过黑石头沟,可通汽车,另外一条是盘山小道,可直通山顶的雁门关。”二斜眼是雁门关下人,自然熟悉。

“好,咱们走小路。省得走大道怕遇上曰军的运输车队就麻烦了。”

杨胜武对苗长青说:“苗老弟,咱们走小道吧,先让景磊的带领侦察分队前去探哨,大队人马后续跟进。”

“好。景磊,你要多加注意,这雁门山山势险峻,尤其是雁门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小心使得万年船。全队的安危就看你们几个了。”苗长青吩咐道。

“我会的,放心吧。”景磊高声说。

灰窑沟距离雁门关看上去很近,但一旦真要翻越的话,实际距离还是很远的。首先是山路盘旋蜿蜒,再次,到处是悬崖峭壁,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坠落悬崖。沿途到处可以看到沿着山脊建造的残破古长城和烽火台。此时,正是南雁北归时节,从南方飞来的大雁沿着雁门关缺口鸣叫着飞越山岭,一派哀鸣的景象。

马匹在雁门古道上勉强可以通行,至于马车,则吃力而缓慢地爬行。

此时,正是早晨山雾弥漫之时,行走在雁门古道上,有一种飘渺得道的感觉。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