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扬天下> 第314章 沦亡之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4章 沦亡之因(1 / 4)

******

绿蚁新醅酒,泥红小火炉。檐前飘白雪,窗下绽红梅。一钩帘幕红尘远,半室琴书韵味长。

秦牧穿着一身黑色绣边的常服,与司马安、傅青主、顾炎武三人围坐在火炉边,炉上酒香弥漫,炉边几碟小菜,简单而随意。

在坐的四人,年纪最大的司马安也不过四十来岁,傅青主四十,顾炎武三十三。这冬日的黄昏,几人随意的围坐在一起漫谈。

傅青主在哲学、儒学、佛学、道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考据等方面皆有精湛的造诣。不过秦牧更感兴的是他对武术方面的研究。

傅青主的武功秦牧没有亲眼见过,不过知道他练的是道家的气功。第426章中到了秦牧身上,一直以来,秦牧出入皆佩剑,连上朝也不例外,颇有些春秋战国时王侯贵族之风。

《说苑.善说》中记述楚国的王族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玉、带玉佩剑,履缟,立于流水之上”。

由此可见,佩剑和玉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一种册封贵族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物件。

剑和玉。有着特别的意义。

君子如玉,佩戴玉石是要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外带温润,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

如果说玉代表的是君子的品质,那么剑代表的就是君子的志气。

古之君子皆佩剑,剑者,兵之君子器也,系于腰间,用之则行,不用则藏。以身养剑,由此成灵,或威武、或仁爱、或刚正、或机巧、或朴素无华、或气冲斗牛,莫不发君子之志气!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秦牧好佩剑的为行不仅颇有上古君子之风,也正在慢慢影响着整个秦国,现在金陵城里,读书人不再是人手一把折扇,摇来摇去。附庸风雅。不少人已经将折扇弃之,在腰间配上了宝剑。

这些行为司马安等人可以不管,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