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扬天下> 第448章 滁州西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8章 滁州西涧(2 / 5)

隐逸山林,诚然,山林间也有溪流,但潺潺细溪,能蕴含多少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本王看来,大海才是蕴藏了万般智慧的地方。而儒佛道多局限于山林之间,视大海为畏程。如此不免有闭门造车之嫌,失之智矣!

鉴真东渡,开日本千年佛学之基。张骞持节,播秦风汉雨三万里。然而这些,都成了绝唱。泱泱华夏,自汉唐之后,一直卷缩在山林里,晨钟暮鼓,骚首低吟,失之智矣!

本王在江阴时,听说江阴有位徐霞客。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其足迹踏遍九州大地,实为难得一见的奇人,其所写的游记。本王正在拜读,实在是难得的好书,本王正打算自己出资,把此书刊印出来。”

顾君听了秦牧这番话,颇为感慨地说道:“秦王之苦心。臣能理解,但圣人有云:父母在,不远游。侍奉高堂,这是身为人子应尽的孝道。”

“断章取义!”秦牧毫不客气地说道。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的原语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直白地理解起来,孔子的意思大概是:有父母在家,不应在社会在胡乱厮混,出远门的话,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理由。

也就是说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远游,他反对的是那些毫无目的外出厮混的人。但是这句话经常被阉割,人们只看重前面两句,于是心安理德地窝在自家的小天小地里。

“难道诸位不知道这世间有小孝和大孝之分吗?终日侍奉父母身边是孝,但那是小孝,如张骞、班定远之辈,虽未侍奉父母身边,但为国为民,光耀千古,是为大孝也。”

秦牧说完突然蹙眉深思起来,别小看“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千年来,它对汉人的行为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在儒家所倡导的思想中,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这个观念,已经被世人作为评判孝与不孝的重要标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