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扬天下> 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2 / 5)

满清等。不管咱们承不承认,他们确实都已形成了国家的概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兴也勃然,亡也忽焉的夷狄。

有鉴于此,中原朝廷还秉承以前的外交策略以及态度,这是严重的思想滞后。所以今后,大秦一方面仍要谋求宗主国的支配地位;

但另一方面,咱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外交的事务,不能再一味的把周边各国以蛮夷视之。要更好地控制他们,就必须要更加重视他们。这是必然的道理。这与大秦继续谋求宗主国的支配地位也并不冲突,还可以减少伐兵,损耗国力的情形,难道这不是各位大臣希望看到的吗?”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实例可以说明。一个富于谋略的纵横家,可以轻松地避免一场战争,同时还能为本国谋得最大的利益。

在那个时代,纵横家都是各国君主的坐上宾,极其受敬重。

这些纵横家在后来之所以不受待见,是因为国家统一了,而外部又没有同等分量的势力需要到这些纵横家。此类人物对国家而言。就成了有害无益的群体。

但现在不同了,对待周边各国,不能再象用以前那种粗暴的方式了,这只会得不尝失。比如明朝对日本,清朝对英国,都是外交手段过于粗劣。把原本可以成为贸易伙伴的国家变成了敌人。

秦牧多么希望大秦也能出几个象苏秦、张仪那样的人物,无须动用大军,靠外交手腕就能达到目的。这将大大减少外部带来的危机,减少大秦在战争上的虚耗。

“秦王所思所虑,高瞻远瞩。臣深以为然。”杨慎最先表态支持。

加强外交,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战争。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对此司马安与李源自然也明白,特别是现在大秦需要休养生息,能用外交解决外部的威胁,避免过度用兵,这是再好不过。

总体看来,成立外交部,统筹大秦的外交工作,在利无弊,李源与马司安也没有理由反对。

当然,要成立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