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喷神> 第49章 不在场证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不在场证据(2 / 4)

首先,随着进入11月份,田海茉那边的“松鼠果业”卖切糕生意,终于正式迎来了市面上跟进的竞争对手:

也就是那家HB人柳总开的“优品铺子”,同样是以互联网品牌坚果起家的定位,同样的产品规划思路,可谓是最直接的正面竞争。

当然,“优品铺子”只是跟进最快的一家竞争对手,并不是唯一的。

按照业界规律,切糕生意量跑起来后、超过三分之一的纯利润,全国范围内眼红的、想跟进的规模以上坚果类、糕点类品牌食品企业,起码有十几家吧。

这些企业无非是当初在切糕火之前,连一丁点准备工作都没做。如今市场调研做好之后,连供应商都得临时寻找、谈判。所以他们的反应速度至少比“优品铺子”再慢两个月以上,能在2009年寒假前后陆续把货铺到市场上,就差不多了。

这还没把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品牌不值钱的小作坊企业算进去呢(其实这类也不用算,因为完全没有品牌、也没有品牌运营经费的店,很难在电商渠道商抢到流量,只能在线下抢抢那些本来就在电三轮车上打游击骗钱的切糕档的生意。他们和松鼠果业的目标客户本来就不重叠。)

别人要卖切糕,这事儿是挡不住的,也没正当理由去挡。冯见雄还不至于自大到对这种没有技术门槛的生意、都想吃独食的程度。

何况,就算要对抗竞争,那也是田海茉该去操心的事儿。术业有专攻,这些日常经营冯见雄是不操心的。

而且随着《舌尖》首播的结束,因为电视炒作而带来的这波销售狂潮,在10月份里已经过去了大半——

按照田海茉的估计,就算没有“优品铺子”的介入,“松鼠果业”家的切糕,在11月份本来也就只有1200~1300万左右的销量——而10月份的最终销量是2100万。可见切糕的消费者中,因为好奇、尝鲜、好玩等风口构成的比例有多高,这才可能一个月里就衰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