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唐朝小闲人> 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接地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接地气(1 / 6)

其实韩艺这玩得还是托古改制,儒家主张的仁政,礼法,德治,其实主要都是面向君主,也就是说希望君主可以宽厚待民,施以恩惠,给百姓一片土地,让他们种地,薄赋轻徭。

也就是说儒家思想主要是儒与君的交流,儒家思想更多的是通过君主与百姓产生联系,也就是高高在上的。

而韩艺提出的观点,是让儒家思想直接面向百姓,可是不通过君主的话,儒生可没有权力轻徭薄赋,可没有能力给百姓一块土地,那么办法就是格物致知,研究实用性理论,去帮助百姓过更好的生活,总结起来就是科学思想。

这是同一个概念,只不过是不同的路径。

由此可见,托古改制,不是那么好操纵的,你必须得找准切入点,在不改变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出一种新的思想。

不过韩艺这一番辩论非常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关键点就是赋予儒生使命感。其实很多儒生都是非常茫然的,圣人主张的思想,你首先的当官,你才能够去将儒家思想惠及于民,这是有很高的门槛,但是如今科考还是锥形,多半儒生都不能当官。

这些人就会变得非常迷茫,孔孟说要仁政治国,我读了十几年的书,但是无用武之地,朝廷不给我机会。

如果走韩艺这一条路的话,那就不需要当官,也能追随圣人的脚步,就消除了那高高的门槛,可以调动儒生的积极性。

以前熊飞犁的发现是奇淫巧技,但是现在谁再弄出熊飞犁这类利国利民的工具来那就是格物致知了,是儒家精神。以前房玄龄他们是告诉君主要宽厚待民,我现在是以身作则,自己施以恩惠给百姓,这同样也是儒家思想主张的仁学。

因此得到这里儒生的认同。

这也是为什么韩艺选择儒家的原因,因为儒家思想非常丰富,有些又非常缥缈,有很多的切入点。

韩艺见这火候也差不多了,该是时候提升了自己的名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