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寒门枭士> 第一百零一章 县试初考(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一章 县试初考(上)(1 / 6)

李冬冬一去三个多月没有半点消息,也不知道蚊香有没有做出来?或者在市场有没有大受欢迎?

但一叶可知秋,在汤阴县专卖新潮品和奢侈品的汤记杂货店没有看见蚊香出现,说明李冬冬的创业暂时遇到了困难。

只是李延庆暂时没有心思过问李冬冬的事情,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现在已到九月,一场极为重要的考试即将来临,这便是发解试的第一场考试。

宋朝不像明清,明清必须童子试通过后才轮到解试,而宋朝发解试是法定科举的第一步,也叫州试,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一窝蜂地跑去参加解试,增加考生和考官的负担,也会造成严重的鱼龙混杂,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所以宋朝对参加发解试的士子也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办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担保制,由三名举人进行担保,另一种是推荐制,也是由各县推荐士子去考试。

但如果考生作弊或者水平过于低下,一般都会连累到担保人,严重影响担保人的前途,所以愿意当担保人的举人越来越少,各县的推荐便成了主流。

为了推荐合格的人才去参加解试,大部分县份都会在解试前两个月举行一次选拔考试,这种选拔考试到了明清后便渐渐形成了童子试。

汤阴县也不例外,每年重阳节后,便由知县或者县丞在县学举行正式的选拔考试,只有选拔考试通过才会被县里推荐去参加发解试。

自从王安石改革太学制度后,各州普遍设立了官办州学,这样一来,县学的选拔考试便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它同时也是县学的毕业考试,统称为县学大考。

不过因为是县里自行命题,一般很简单,流于形式,而且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基本都是全部通过。

但今年发解试改革后,九月的县试和从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它成了发解试的组成部分,称为县试,由州府出题,州府派官员来各县主考,更让考生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