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天下珍玩> 第1014章 醴泉之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4章 醴泉之铭(1 / 4)

唐易当然和王军的视角不一样,不仅看出了这是老东西,而且字帖上的字,明显是出自一段碑文。

“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唐易默念了一遍,顺道分了分句读,六张只有一百多个字,显然不全,但唐易还是看出了这碑文的来历。

因为这块碑直到今天仍在,而且很有名,只不过如今已经残缺得很厉害,很难制出这样的拓片了。

这段碑文,出自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的碑刻,讲的是什么事儿呢?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发现了一口泉,这就是醴泉。皇帝发现一口泉,可不得了,接着他的镜子——魏徵,挥笔就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九成宫醴泉铭。

都说魏徵平时只会直言进谏,但是这篇铭文,写的的确有拍马屁的意思,除了介绍发现醴泉的经过,还引经据典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导致的。这几张拓片上,恰好也出现了。

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这估计说得李世民肯定是心花怒放。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不假,但这口泉,你发现,或者不发现,它就在那里,不变不移,是吧?

光写文当然是不行的,这得刻碑。好文配好字儿,这字儿,就是欧阳询写的。

欧阳询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书法水平已至巅峰,这篇铭文,又是他用心属意之作,所以历来为后人推崇备至。

九成宫醴泉铭原碑尚在,位于西陕的麟游,而且建有碑亭,被重点保护。这块碑,高将近三米,上窄下宽,最窄的地方80多厘米,最宽的地方90多厘米,碑首有六龙环绕,十分有气势。

不过,碑座已经破损了,在宋代就破损了。不仅碑座破损,而且下面最后一行字没了。历经千余年,上面的字也多有斑驳,远不如这六张拓片清晰。

因为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