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魏宫廷> 238.第238章 :思改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8.第238章 :思改制度(2 / 6)

更加温和的语气问道:“陈宕大人,据这本名册记载,你并未经过科试,也无人推荐,只是一步一步从匠人才慢慢坐上郎官的位置,对么?”

“是、是的,肃王殿下,小人……不,下官的家父,曾是冶造局的匠工,因此,下官一十三岁时便已在局内帮工,干了两年转匠徒,此后又干了三年,转匠人……”说到这里,他似乎是觉得自己过于喋喋不休,有些不知所措地闭上了嘴。

见此,赵弘润笑着问道:“匠徒?学徒么?”

“正是。”从旁王甫低声解释道:“按照惯例,新人到我冶造局,头两年只能打杂,干满两年才能转匠徒,跟着匠工学习手艺,之后再干三年,若无重大过失,便可转匠人……”

“匠人?匠工的别称?”

“不不不。”王甫摇摇头,纠正道:“匠人是匠人,匠工是匠工。”说着,他对赵弘润解释了两者区别。

原来,匠人指的是从学徒转正的工匠,虽然已有一定经验,但是普遍并不具备独自打造器具的能力,只能担任匠工的辅助者,而匠工指的是拥有丰富经验,能够独自打造器具的成熟工匠。

打个最直接的比方说,铸造铁剑,手持火钳时刻关注着火候,并且指挥其余人的,乃是经验丰富的匠工,而匠人,就是在一旁举着沉重的铁锤,在匠工的指挥下一下一下用力锤击铁胚的协助者,至于拉风箱的,那就是匠徒,即学徒。

而最不入流的帮工,充其量就是搬搬矿石、木柴,连工棚都难得进一次。

说白了,只有匠工才能算是正式工,会在冶造局的名册上登记,而其余的,只是临时工与学徒而已。

而据赵弘润之后了解,在匠工的职称上,还有一个匠师,指的是那些经验更加丰富的老匠工,专门负责一些更加精细的活,比如说,替户部打造铸钱的模具等等。

根据王甫所言,从一介毫无经验的帮工熬到匠工,这可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岁月,足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