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288【诺贝尔候选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8【诺贝尔候选人】(1 / 4)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正在台上用法语做着演讲:“中国的思想和文化改革,是有着巨大阻力的。就拿穿西装来说,菲律宾人摩登的西式装扮,令我非常吃惊。他们穿着最时尚的欧式服装,显得十分惬意。与他们相比,中国人差得很远,还有好多人在穿长衫马褂。我震惊不已,思索良久之后恍然大悟。事情其实很简单:以前菲律宾人并不穿衣服,他们都光着身子行走。有人给他们衣服穿,他们自然就穿了……”

“哈哈哈哈……”台下的法国佬一阵哄笑。

张伯苓继续说道:“中国人就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按照自己的方法,依着自己的方便和性子量体裁衣。这样就是衣服总是顺着中国人,适合中国人,一旦穿上西方人的衣服,就觉得很别扭,没有日本人和菲律宾人那样自在。文化和思想也是如此,即使在直接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现代化问题上,中国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向外国文化学习能够帮我们处理好国际关系,保持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但也要注意外国文化有许多局限性,决不能让外来文化成为民族精神之魂……为此,中国青年决不能忘本,只有充分了解本国历史,才能热爱本国历史,才能置身于国家发展的潮流中,带来有益的革新,而不是损害民族文化!”

“啪啪啪啪!”

掌声雷动,现场的法国人和中国留学生热烈地拍着巴掌。

等张伯苓演讲结束,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校长杜卡尔,热情地和他握手道:“张先生,你的讲话非常幽默生动,你的爱国情操也令本人十分佩服!”

“您太客气了,”张伯苓说,“还要多多感谢贵校,对中国学生的照顾。”

杜卡尔笑道:“中国学生非常刻苦,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

民国时期,特别是20年代,留法的中国学生非常多,数量仅次于美国。

因为法国很多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