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413【新出炉的教科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3【新出炉的教科书】(1 / 4)

《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歌》里唱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八个字,在民国期间酝酿出两所大学,一个叫光华,另一个叫复旦。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惨案,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师生也组织罢课,但遭到校方阻拦,553名学生和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

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帮助下,仅仅三个月时间,师生们就成功创立光华大学。由于经费短缺,条件不足,光华大学创办的第一年,学校师生甚至只能租房上课。

但就是这么一所连教室都没有的学校,当时却引得许多学者自发前来任教。这里校风开放,思想进步,属于民国年间自由知识分子和爱国者云集的私立大学。

元宵已过,春寒料峭。

学校马上就要开课了,吕思勉从乡下老家返回上海,坐着黄包车前往光华大学教师宿舍。

“停一下!”

经过校外的一家书店时,吕思勉突然喊道。

递了半角钱给车夫,吕思勉提着皮箱走进书店,问老板说:“最近有什么新书吗?”

“哟,原来是吕教授,”店老板熟稔的问候道,“看您的样子,应该是刚从老家回来,春节过得还热闹吧。”

“还行,老样子。”吕思勉点点头。

店老板介绍道:“你来得正是时候,大学者周赫煊刚出版新书,你肯定喜欢。”

“喔,周先生的新书,”吕思勉问,“是文学小说,还是学术专著?”

店老板从书架上取来两本:“《全球通史》,分上下两册,售价6元整。”

吕思勉直接掏银子把书买下,提着箱子走向学校大门。来到自己的宿舍后,他都等不及整理行李,便迫不及待的拜读起来。

吕思勉可不简单,他在后世,和陈垣、陈寅恪、钱穆一起被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