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明末传奇> 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奏(1 / 5)

尽管穿越十年时间,但郑勋睿的思维,还是有着几百年之后的痕迹,他已经完美的融入到明朝崇祯年间,对于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有了不一般的认识,毕竟不是几百年之后,百姓的素质和文化,不可能比较,很多不能够忍受的事情,还是默默忍受,这种忍受的程度,是几百年之后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尽管有着古今结合的优势,但在有些方面,郑勋睿的判断还是出现了偏颇,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这个事情方面。

按照郑勋睿的认识,一旦大明各地开始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一定会出现大乱的情形,毕竟老百姓没有饭吃,肯定会骚动,但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各地的情形依旧是稳定的,就连活动在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一带的流寇,也没有太多的消息传来。

这让郑勋睿有些迷惑了,为什么崇祯初年开始征收拖欠的农业赋税,会出现大规模的骚乱,如今却不会出现,难道朝廷里面的大人有着先见之明,难道说皇上未卜先知。

为了能够掌握实际情况,郑勋睿已经要求郑锦宏派遣斥候到北方一带去侦查,而且要求驻扎在西安的洪欣涛关注陕西的情况,搜集到的情报已经源源不断的到了淮安,这里面有很多郑勋睿难以接受的事宜,譬如说部分的官吏,借着这次征收历年拖欠农业赋税的时机,大肆的盘剥百姓,高额征收火耗,中饱私囊。已经让老百姓无法忍受了。

可以说这一次征收赋税,部分官吏的做法,情形比崇祯元年还要恶劣。

为什么如此的情况之下,老百姓还是能够忍受,难道说老百姓真的是忠君吗。真的能够忍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吗,真的愿意等死吗。

郑勋睿看着诸多的文书,陷入到苦思之中,这绝不是他无事找事,因为这牵涉到执政理念的问题,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论。难道出现了偏差。

经过短时间的判断,郑勋睿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