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望族风流> 第189章 笔下文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笔下文章(1 / 4)

成为举人,将意味着一个学子步入真正的士族阶层,那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去治理国家。

孔孟之道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是因儒学的政治蛊惑性很强,一再强调“民贵君轻”,却又重申“天地君亲师”,把统治者摆在一个很高的地位,宣扬一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那所谓的民贵君轻也只是空谈。

第二题,纪宁所要侧重论述的焦点,则在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语出《荀子?哀公》,同样出自大圣人孔子之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表达出君王乃是舟,而黎民苍生为水,万民能承载君王,同时也能令国祚倾覆,很好地表达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后世一说到“民贵君轻”,很多人自然就能想到这句话,全因唐初魏征的引用。

在《贞观政要?论政体》中记录魏征的话:“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正因魏征的引用,再加上贞观之治的影响力,才令这句话名扬海内,历代君臣、学者都会拿这句话来作为劝谏君王、规范己身、研究历史潮流的金句座右铭。而这时空之中没有唐太宗,也没有魏征,更没有贞观之治,纪宁要提出的这个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读书破万卷,便是在心中也可将文章内容勾勒而成,本可直接作于试卷之上,但他为了谨慎,还是先书写于草稿纸上,以便检查和修改:“圣人之心在于宽仁,君为舟可为万民之水所倾……”

第一句话,便点名主旨,也是破题之言。在破题之后,再开始论述具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调,于文章而成。

纪宁写第二篇文章的时候,感觉是非常好的,也是他心中有许多治国的思想而不得抒发,也是借着一次考试的机会,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就算无关乎最后是否录取,也要将这些思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