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秦吏> 第163章 阳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阳城(1 / 5)

七月底,那边李信豪气万丈地向秦国的百官、将军们讲述自己的破楚之策。这边的秦国戍卒们,却依然不知道这场延误的归期将到何时才是尽头。

黑夫他们在陈留呆了半个月后,终于收到了新命令,却不是遣散,而是重新整编。

来自南郡的兵卒被要求前往阳城县汇合,众人顿时面面相觑,相互询问阳城是哪。

有知道的人悄悄说道:“在汝水以南,原先是楚国的县。”

一听这地名,黑夫瞬间就想起了曾几时何时学过的一篇课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虽然开头这段是不要求背的,但不知为何,黑夫却印象深刻,所以一听说他们要被调往阳城,瞬间就想起来了。

他们这批戍卒共七月中旬再度离开了陈留,往西南行,走了三百多里,渡过汝水后,便抵达阳城县。

阳城县的郊外已经成了一个大兵营,除了黑夫他们外,去年奉命从南郡调来的四五千戍卒也尽数集中在此,不同于灭魏之战时,因为分开驻防需要而打散,这回,他们要被重新合到一块,组成一曲。

“这是在为野战陷阵做准备啊。”黑夫暗道不妙,看这情形,自己果然是没避开秦国第一次伐楚。

秦军的战时编组,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建为大规模的作战部队。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情况,确定总兵力,任命三军统帅。比如先前的灭魏之战,用于作战的兵力为八万,此外还有十万戍卒、刑徒,都由王贲统领。

在大将军之下,又分设若干个副将,称之为裨将军,像最初带着黑夫他们东进略地的羌瘣,还有杨熊之父杨端和,都是裨将。裨将一般会带数万人,称之为一部,但不全是战兵,还有不少民夫。

在裨将之下,基本上以五千人为单位,称之为一曲,又设有校尉,或称之为都尉。

校尉都尉的下属,就是统辖千人的率长、五百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