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亚洲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亚洲人(1 / 5)

斯科勒油田的大部分设备,还是租借自俄罗斯的石油部门。5000万美元的预算,还容不得他们铺张浪费。

而且,有巴威尔等人的关系,他们租借设备经常使用卢布,或者是掺杂卢布和美元,也有少量来自国内的设备,用铁路线运过来。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协议签订的很偏向大华和中国银行团,资金虽然说是贷给了三家俄罗斯公司,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由大华实业完全掌控。

总负责的秦世维在国内勤俭持家惯了,根本没有西方石油公司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他是能不用美元就不用美元,能用租的就不用买的。从俄罗斯石油部门来的设备,也往往被连续压价。

两周的功夫,油田已有了模样。供指挥部使用的野营房和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到位,平整场地等搬家工作也很快完成。与此同时,聘请来的俄罗斯公司开始铺设通往井场的道路。秦世维则重阅地震图,部署勘探井。

直到第一口勘探井钻下来,5000万美元都有剩余。

夏米尔长期睡在油田,一只眼睛瞅报表,一只眼睛看油田。眼见井架搭起来了,钻机轰隆隆的开钻,不禁惊讶的道:“5000万美元真的够用?”

秦世维不在意的道:“他们已经打好了普查井和预探井,数据相当清楚了,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做,自然简单。”

他们指的就是前苏联石油部门了。西伯利亚是前苏联开发的重点区域,苏联政府为此投入了巨大,产出也不少。

夏米尔是半个外行,直接问道:“能产油吗?”

秦世维通过翻译,道:“这口井不一定,但总体来说,肯定可以。”

他敢如此确定,也是基于斯科勒油田的状况。前苏联对西伯利亚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投入,很多地区的地质构造已经相当清楚了。像是斯科勒油田这样的,更是排到了等待开发的序列里,属于等待生产的油田,只是因为苏联解体,通通便宜了国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